详情

深大人文论坛第284期讲座 “历史学转向”下的当代文学写作——几部当代小说的阅读札记

来源: 本站
2018-05-18

514日,深大人文论坛第284期讲座在文科楼H1-301举办,此次讲座由复旦大学教授张业松主讲,主题为:“历史学转向”下的当代文学写作——几部当代小说的阅读札记。

张业松,复旦大学文学博士、历史学博士后,现为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主要从事周氏兄弟、中国左翼文学、中国当代文学批评等领域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出版了《个人情境》、《手迹与心迹》、《文学课堂与文学研究》等学术专著。

讲座伊始,张教授首先对“历史学转向”做出了解释,指出这其实是他借用了一个活动的说法,即指社会科学原有研究路径受阻,历史学中国主义渐成气候,成为社会科学研究的基本范式。通过解释这个概念,张教授指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存在的这样一种现象,在文学创作中亦是同样存在的,表现在当代文学中就是近些年来历史题材的小说创作。

接着,张教授就四部不同时期当代文学作品谈谈对这个现象的看法,四部作品的时间跨度约30多年。第一部是张玮的《古船》,80年代中期长篇小说的代表作,其产生背景是反思文学和寻根文学。第二部是陈忠实的《白鹿原》,讲述了白鹿两家人之间的纠葛,牵扯到他们的两家人政治选择,在阶级矛盾、国共斗争及抗日战争这样的背景下,大家长白嘉轩被塑造成关中儒家文化形象代表,带领乡亲们以儒家乡约规范自己的人生。作家其实也是通过历史题材提出一个面向未来思想的解决方案,即肯定儒家的价值。

 第三部是金宇澄的《繁华》,这部作品是用上海方言写出上海近60年代的历史,以三个代表不同阶级的少年伙伴个人经历为线索,通过作家超然的叙述语调体现了随遇而安的态度。这篇小说主要是表现了主人公“跟谁都不斗”的态度、经历,更多地体现一个“过来人”的尽兴感,珍惜20世纪以来属于自己生活不可替代的珍贵性。将这三部小说放在当代作品中的历史学转向,则体现了中国当代作家的共同性追求和努力的面相,怀有执着追问和回顾历史的意愿。

最后一部作品是贾平凹的《山本》,教授指出贾平凹最初是想要写秦岭志,描写的也是秦岭发生的事,把它当成能够代表中国文化的核心去书写,讲述了这个地区20世纪上半叶的历史,以隐喻太极图黑白两种能量“涡镇”的人家及后代之间互相的矛盾冲突写出秦岭这座山的灵魂。

张教授认为《山本》这篇小说则是表现了历史学转向的文学写作在其发展过程可能遇到了一个坎,即历史本身的严峻性需要正面去处理。当代作家不遗余力的去处理历史题材的写作发展到今天,除了我们想方设法去寻找其他的解决方案,如道德理想的解决方案、传统文化的解决方案等,我们还是必须去正面历史,而不能去回避历史。

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圆满结束。

地址:我校汇文楼一层
邮编:518060
网站:www.syxbskj.com 
传真:(0755)26536124
手机端
微信公众号
Baidu
sogou